艺搜巴巴
标题:
妙创意苏然:解锁「社交电商」大爆发下的江湖
[打印本页]
作者:
喜乐映画
时间:
2018-11-24 09:12
标题:
妙创意苏然:解锁「社交电商」大爆发下的江湖
[attach]3[/attach]社交电商大爆发时代,你了解它吗?未来社交电商趋势如何?如何抓住社交电商的红利?
11月14日,优米赢创会邀请妙创意联合创始人苏然线上社群分享,解锁「社交电商」大爆发下的江湖。
01
社交电商讲究的是用户思维
提起社交电商,很多人都会理解为「399元或299元的会员费」、「自用省钱,分享赚钱」、或者是像COSTCO会员制模式。包括比较火的贝店、每日一淘、云集、环球捕手等等,基于这个逻辑而裂变发展出来的一系列社交电商平台,被大家理解为社交电商。
但是,苏然表示,社交电商并不是完全如此。到底什么是社交电商?他认为,
社交电商主要基于一个历史
背景。首先,
流量越来越少。
其次,
产能严重过剩,市场上所有的产品都有竞争对手。
当我们需要一个「私域流量」,即为特有用户时,我们更希望让用户在这里度过更长的时间。由于产品思维与用户思维的逻辑不同,此刻
需要
我们在用户思维下考虑用户的全方位需求。
例如,宜家卖的不只是家具,而是你在宜家中的一个场景。星巴克卖的不只是咖啡,而是你手持咖啡时那段扮演精英的自我时光,以及社交中产生的精英场景。说到底,社交电商就是让用户产生更长的进入场景的时间感,而不是用传统的方式销售产品。
现在市面上最流行的一些社交电商平台,大部分也是基于用户的逻辑,
通过经营用户而产生一系列制度以及形式。
比如,当用户交完399元入会费,在平台上形成购买行为后,便会为了赚更多的分红而去分享,分享便引导用户参与培训,群内听课、学习技巧、拉新引流等知识。当拿到分红或团队奖时,便会产生强大的自我成就感,同时也会以那些月挣3万、5万、10万的人为榜样,不断地学习、分享,慢慢的成为平台的忠实用户。
所以,
社交电商从本质上来说,一方面,是在经营用户;另一方面,则是在经营用户的时间,让用户更长时间停留在平台上。
淘宝双十一成交额达到2000亿以上,更多的是因为它做成了一个全中国最大的电视购物平台,有大量的直播、短视频,大量的场景可以让用户在这里度过时间、消耗时间。
当用户产生了逛、看、想、阅读以及一系列的订阅需求时,在这个平台上就已经度过了很长的时间,并产生了购物的想法、分享等一系列行为,这也是社交电商的一种。
基于对产品产生忠诚度以及信任感,用户乐于分享,这样的方式其实就是社交电商。
现在新型的社交电商有哪些?苏然认为,其实云集、环球捕手并不属于新型社交电商,他认为
现在更多的是「小区团」。
它类似于拼多多的模式,首先是基于地理,建立一个以小区为核心的社群。
[attach]4[/attach]
他提出,「小区团」社交电商,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社交更多基于熟人。
不管是云集、环球捕手还是微商,在最开始的时候,都是朋友带朋友,是「六度关系」中很近的一些关系,然后再慢慢拓展到陌生人。
第二,由「货找人」到「人找货」。
原来是通过产品的产生,去找渠道、分销商、区域代理售卖。现在基于社交电商的理解,可以先去产生需求、订单数、再反向C2B,产生备货、发货、服务等。
第三,强调裂变,强调分享。
这是社交电商的核心存在,基于一个目标,把一群熟人聚集在同样的社群里。基于社交关系把用户圈养起来,获取大量需求和大数据的标签,从而反向地提供一系列产品去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时让用户去分享、去裂变,把这个价值观传递出去。
02
社交电商未来发展趋势
苏然认为,社交电商未来趋势大概分为以下三点:
第一,把流量变成流量池。
做社交电商最大的原因是没有流量,因此,我们办会员或者沉淀在某一流量池中,都是为了圈养用户,这里说的是更“私域”的圈养。
第二,从“群体广场”到“共性社群”。
以前的流量是集中化,但是现在,今日头条、朋友圈广告、淘宝等地方,不会有以前火车站似的流量。现在的流量不仅贵,还存在千人千面。
未来的社交电商会越来越垂直化,越来越共性化、标签化。
因此,需要寻找更加个性化、更垂直的流量,标签化流量。每一个标签背后,就会形成一个社群,
这个社群是圈养用户和经营用户的关键。
因为共同的兴趣、目标、生活方式和大概的生活动线,他们才能产生共同的社交行为。
第三,从“网红社交”到“信任代理”。
现在,每一个社交电商一定具备一个“人设”,意见领袖也好、信任代理也好、每个社交电商里的榜样也好,他具备专家的人设以及让用户信任的因素。
从网红社交到信任代理,也可以理解为从无差别群体化的无意识流量过渡到有共识与信任感的流量。
[attach]5[/attach]03
如何把握社交电商新趋势?
基于社交电商未来的发展趋势,该如何为我所用?
第一个趋势,基于流量池思维。
苏然认为,首先,应该建立“会员体系”。
会员体系是天然的流量壁垒,现在所有的社交电商平台都在学习COSTCO的会员体系,就是因为大家都需要具备自己的流量池。
其次,我们要具备自己的流量池工具。
这个工具可以是微信个人号、公众号、抖音号等,也可以是联合之后的组合。
总之,从流量变到流量池的这个趋势,也是目前最流行的商业模式。
第二个趋势,从群体化广场式的火车站流量,到共性社群的流量转变。
苏然认为,这个需要现有平台基于共性社群,从而产生共同使命,逐渐产生共同的电商社交行为,最后实现产品转化。
产品的参与感都是用户带来的。就像小米发烧友,不需要再去做任何的推广,用户在共性社群的使命、社交方式下,已经产生电商的共同行为,最终产品产生浪潮式的发售和爆卖。
这就要求我们在做社交电商时,必须垂直到一些专业化或者有共性标签的一群人
,把他们圈在一起,找到他们共同的兴趣点、使命感以及社交行为,然后再反向进行拼团电商以及产品的赋能,帮助他们产生参与感、荣誉感,最后购买。
第三个趋势,信任代理带来的高转化率。
苏然提出,当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存在刷单和产品问题的时候,唯一产生的购买高转化率就来自于熟人推荐,或者是你认为的,来自于轻熟人推荐的“专家”,需具有这样的信任标签。
所以,社交电商要把每个客户都变成轻熟人。基于人设,从网红流量到个性化信任代理流量。
04
社交电商思维的应用
具体应用到实际中,社交电商思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度过时间。
共性社群流量池以及现在社交电商的核心思维,就是变成一个俱乐部。通过社交电商思维,辐射出一些好的营销方式,可以让用户在产品上度过时间,透过产品把用户经营起来。
第二,度过更长时间。
当产品不具备优势时,可以把产品变成“IP”,形成新的“人设”,引起用户谈资。通过“人设、IP、谈资”,与用户之间产生更多的交流互动,可以更长时间的品牌输入。
第三,社交感,不要推销感!
当产品形成一个标签时,千万不要去强调产品的好,而是告诉用户产品的来历,与用户之间产生真正的社交行为。
第四,集合相同人群,联盟、合作、抱团社交。
社交电商就是把共同的人圈在一起,将很多品牌一起组成一个更大的品牌,去获取更大的流量。
当自己不能转变成共性社群时,苏然建议,可以先融入一个共性社群,形成产业联盟,在一个更强、更大的社群区,去养用户、经营用户,从而产生社交裂变的机会。
欢迎光临 艺搜巴巴 (http://www.1459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